但并不是服用了益生菌就万事大吉,益生菌从口腔进入人体后,需要通过一个个“关卡”,到达肠道的活性满足人体日常所需才可以发挥作用。很多人认为益生菌是智商税,在服用益生菌的时候没有看到明显效果,但这并不是益生菌的错,很可能在存放、服用方式上的一些不当操作,影响了菌株活性,导致到达人体内的菌株数量无法满足人体所需,从而影响效果。
那么如何让益生菌能够顺利到达肠道,在服用过程中保证活性呢?以下几点需要注意:
1、冲服益生菌的水温过高
市面上不少益生菌的是冲服型,最佳的水温不超过40℃,如果对水温把控不当,温度过高会“烫死”益生菌。
2、没有立即服用
对于一些冷藏型益生菌而言,需要从冷藏环境中拿出后立即服用,否则长期暴露于空气中会降低益生菌的活性。
3、与抗生素同服
这是服用益生菌的大忌,抗生素会破坏有益菌群,要避免与益生菌同时服用,最好在服用益生菌后间隔2个小时以上再服用抗生素。
4、服用时间不对
有人认为,益生菌最好在饭前服用,容易被肠道吸收,其实空腹时胃酸分泌较多,益生菌容易被过多的胃酸破坏,所以在饭后服用更安全。
但并不是餐后立即服用益生菌,需要在饭后半小时胃酸浓度降低后再服用,有利于让活菌到达肠道时依然保持活性,发挥作用。
此外,若益生菌在运输过程中没有严格的运输规定和储存条件,也会损害菌株活性。
其实现在很多品牌考虑到以上这些问题,推出了可以常温储存、服用方便的益生菌,丹麦彩虹条毕芙丹益生菌目前深受消费者欢迎,专利菌株+独特的包装工艺可以完美保证菌株活性。
发表评论